A woman would run through fire and water for such a kind heart. -William Shakespeare
為了如此和善的心 女人寧可赴湯蹈火 -莎士比亞
Splendid Magnificence of Gustav Klimt’s Paintings
Women in Gustav Klimt’s Life and Artwork
輝煌的華麗|克林姆畫中與生命中的女人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 ~ 1918)是奧地利十九世紀末最著名的藝術界人物,他的作品有一種難以言語的細膩與華麗,在充滿符號與裝飾的美麗畫面中隱藏著性感、慾望及希望。克林姆的<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有「奧地利的蒙娜麗莎」美稱,在2006年蘇富比拍賣會場中,此張作品創下當時歷史最貴的藝術品拍賣記錄(一億三千五百萬美金拍賣)。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 ~ 1918)的作品有一種難以言語的細膩與華麗,在充滿符號與裝飾的美麗畫面中總是隱藏著性感、慾望及希望。克林姆經常以昂貴材料如黃金、銀以及半寶石作為大幅畫作,並以活潑色彩及象徵式的裝飾花紋加在他鑲嵌式的主題,他所創作的女人像、素描或裝飾畫常以性愛為表現主題。因此,有人說他的作品表現的是一種「沉悶的美感」。
克林姆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近郊的包姆嘉頓(Baumgarten),他的父親是金銀雕刻工藝師。從小在工藝薰陶下,七位兄弟姐妹中就有三位和克林姆一樣考進奧地利的皇家藝術工藝學校。從皇家藝術工藝學校畢業後,克林姆和他的弟弟恩斯特(Ernst Klimt)一起擔任繪畫裝飾壁畫等重要工作,在1880年更完成了現今捷克卡羅維發利的卡爾斯巴德劇院天花板壁畫。
十九世紀末,維也納建設了許多寬闊大街,街道旁的華麗建築成為當時許多建築師與藝術家一展長才的機會,而克林姆與他弟弟恩斯特及同學法蘭茲麥希(Franz Matsch)成立的「藝術家工作室」也在當時接受委託,為維也納的劇院及博物館做裝飾工作。然而,克林姆對於自我要求甚高,不斷想超越自我,他並不以傳統裝飾繪畫為滿足,轉而對現代風格的藝術展現強烈興趣,在1891年他加入奧地利的藝術家工會「藝術家之屋」,但後來他與一些藝術家一致認為這個團體太保守,因此在1897年離開「藝術家之屋」,成立新的組織。由於這是從原組織分離而來的,所以名為「分離派」,克林姆成為第一任主席。
克林姆轉為前衛藝術的領導者後,他不再從事大規模的裝飾工作,以充滿寓意的畫為創作。此時,他的主要收入中有一項重要的來源,就是接受上流社會婦女肖像畫的委託案。此外,他為分離派成員在1903年創立的「維也納工作室」也同時接受一些設計案工作,舉凡如服飾、金飾及傢飾等設計與製作,顧客群非常廣泛。
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有人說克林姆的作品總是充滿性愛與慾望。克林姆與模特兒的關係很開放,在他的許多素描作品中,女人的臉部描繪總是輕描淡寫,讓人懷疑他對於愛有一種無法跨越的距離。現實生活中,裸身的模特兒總是在克林姆的工作室中四處走動,他沉浸在情色視覺中,這些女人是他的藝術繆斯,經常成為他的情人,但他和她們之間永無承諾。
在別稱「奧地利的蒙娜麗莎」的<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畫中(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1907),雅德勒(Adele Bloch-Bauer)是真有其人,她頭上盤著的是當時上流社會流行的髮型,頸上是丈夫(Ferdinand Bloch-Bauer)送給她的昂貴項鍊,袒露的胸與肩則透露著微微的性感。當時的奧地利,無論在藝術、音樂、哲學或文學,都超越了巴黎。雅德勒與她的丈夫是當時奧地利最重要的藝術贊助者之一,每星期在他們的豪宅內舉辦的沙龍,包括音樂家馬勒(Gustav Mahler)與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畫家如席勒(Egon Schiele)、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作家如瑞格(Stefan Zweig)與茲尼咨勒(Arthur Schnitzler)都是座上賓。
‧<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克林姆,1907,紐約新畫廊Neue Galerie收藏
克林姆畫了兩百張左右的素描,共花了三年時間才完成<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這幅畫是真實與夢幻的結合,因為頸上的項鍊、臉、胸、肩與手都是真實的雅德勒,但是服飾、手飾及背景卻都是克林姆的想像。如方秀雲在【金黃色的歡愉-克林姆的雅德勒.布蘿奇波兒肖像】文中表示,雅德勒盤起的如蛇的髮、慵懶的眼神、暈紅的臉頰及性感紅唇彷彿是性愛交響樂的前奏曲,許多重覆在畫上的幾何圖案正是克林姆藉以表達意像與情感的符號,如圓形及橢圓是陰柔女性的代表。
現實生活中,一直流傳著雅德勒與克林姆之間的情愛關係。後來,這段婚外情也為雅德勒的侍者與家庭醫生所證實。<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是在1907年完成的。1912年克林姆又畫了另一張<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I>(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I, 1912),在這張畫上,紅、綠、藍相搭配的背景與身後交錯的人物、馬匹及建築物,顯然是因為克林姆深受東方色彩與圖案所影響。但是,這張畫沒有克林姆聞名全球的<吻>或<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畫中滿溢的燦爛金黃色彩,一年後雅德勒與克林姆倆人也結束長達十二年的關係。
隱藏在璀璨金黃色彩中的秘密
出身於工藝之家的克林姆自小受到精緻之美的薰陶,因此在他早期的裝飾畫中,繁複的細節及厚重的金色塗飾關係極為密切,就算最後他不再從事大型裝飾畫,對金箔仍有極大的興趣,並常以金箔作為作品的畫面。
<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的金黃色彩蘊藏著克林姆與雅德勒之間的秘密。在1908、1909年完成的<吻>中(Kiss, 1908-1909),也同樣閃爍著令人不轉睛的金黃色彩。在這張<吻>畫中,相擁的情人不在乎時間的轉移,他們完全沉醉在兩人的世界,黃金色彩彷彿閃閃祝福著他們。如方秀雲在【縱慾與真摰的兩式愛情-克林姆與他的女人】文中表示,在<吻>一畫,暈染的金黃色彩象徵情人的融合為一,同時也加入文藝復興的優雅、埃及美學的凍結感、拉斐爾前派的夢境、拉文納馬賽克的幻想,多重元素為這張畫增加了許多想像空間。在這對情人的時空中,他們彷彿進入一個「無時間、無空間的純然」的忘我境界。
‧<佛烈德瑞克瑪麗亞畢爾的畫像>,克林姆,1916,以色列特拉維夫美術館收藏
<吻>是一件極富裝飾性及魅惑力的畫作:作品一完成,隨即獲得世人的讚嘆,奧地利政府也馬上收購這件作品。這對纏綿的情侶為裝飾的黃金鑲嵌圖案所環繞。在獨特的金色色彩前,「布和花及平淡而抽象的圖案,覆蓋、環繞著寫實的面部與手足,讓觀者充分體會到自然主義與抽象裝潢之間強烈的對比」。在《輝煌的頹廢-克林姆》一書中,更詳細地解說了克林姆在此畫隱藏的性愛與裝飾:畫中許多螺旋圖案,這是克林姆表現女性的性慾;女人衣服上如水般蜿蜒的線條代表女性身體的曲線;男人衣服上的長方型圖案與女人衣服上的橢圓形成對比,這亦是兩性對比的符號:男人衣服上輪廓清楚的黑色、白色及金色,女子衣服上的和諧顏色則是代表男子的氣概與女子的溫柔。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男女跪在一片彷彿裝飾各種鮮花的地毯上,而反覆使用的紫色、綠色及金色草地,和他們髮上的花及葉相呼應。
‧<吻>,克林姆,1908 ~1909,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收藏
在靜美與喧囂中的女子
上流社會中的已婚女子深深吸引克林姆,他為她們留下許多永恆的紀念。而且,克林姆的名氣很響亮,不少上流婦女指定他來作畫。在1915年,佛烈德瑞克瑪麗亞畢爾(Friederike Maria Beer)找到克林姆。當克林姆打開他的工作室大門,聽著她前來的原因,他拉著她的手看了很久,一句話也沒說。克林姆最後答應為她作畫,但她必須每星期在他面前擺姿三次,每次長達三小時,佛烈德瑞克瑪麗亞畢爾的畫花了共六個月時間才完成。根據佛烈德瑞克瑪麗亞畢爾所說,克林姆散發的野性與動物味深深吸引著她,也因此那些崇拜前衛的上流社會中的女子對克林姆一心嚮往。
‧「靜美的停駐」瓷品反映大千世界的萬千風貌, 也帶領觀者穿越時光隧道,找尋到靜謐的永恆之美。
克林姆<佛烈德瑞克瑪麗亞畢爾的畫像>(Portrait of Friederike Maria Beer, 1916)中的女人亦是維也納社會中的真實女人。畫中,瑪麗亞穿襲的繽紛皮裘是百年前的流行時尚,其身後的古朝戰馬與兵將則取材於克林姆收藏的東方花器。此戰馬與兵將圖案和克林姆的<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I>一樣,顯然克林姆在那一段時間深受東方色彩與圖案所影響。
‧<雅德勒.布蘿奇波兒畫像II>,克林姆,1912,私人收藏
瑪麗亞亦是克林姆的一位贊助者。當時,她的未婚夫想送她一條珍珠項鍊,但是她卻拒絕,反而希望可以獲得一張克林姆為她畫的肖像畫。在這張畫中,瑪麗亞身上的洋裝鮮艷多彩,瑪麗亞稱其為「我的克林姆洋裝」(My Klimt Dress)。其實,畫中瑪麗亞所穿的皮裘及洋裝都是在維也納當時知名的設計工作室Wiener Werkstatte所購買的。那間工作室是許多上流社會喜歡的購物場所,而瑪麗亞是那裡的常客。
在<佛烈德瑞克瑪麗亞畢爾的畫像>中,瑪麗亞的靜謐與其身後的喧囂充滿強烈對比,最特別的是,整體畫面的和諧色彩及華美圖紋融合了傳統與現代,亦呈現東西方美學的美妙交融。
參考資料:
.【金黃色的歡愉-克林姆的雅德勒.布蘿奇波兒肖像】,方秀雲, 藝術家,63:4=377
.【縱慾與真摰的兩式愛情-克林姆與他的女人】,方秀雲,藝術家, 67:4=401
.【世紀末維也納分離派大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張德輝, 現代美術,35
.【輝煌的頹廢-克林姆】,藝術大師世紀畫廊 12,民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