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29
2015/5/20 - 聯合報
授文創以漁,回到松菸的最初
從誠品與富邦兩大龍頭集團之間的七年之爭,到市府、富邦與誠品三方角力後的斡旋割據,一片煙硝之外,似乎沒有人記得,松菸的存在意義其實是為了創造台灣的文化內容以及扶植微小型文創企業,假設不能完美達成創造與扶植這兩項任務,無論市府收到多少權利金或是財團增減多少租金,都將無法改變這場BOT的失敗事實。
煙硝之間,我們看見躊躇滿志、自詡新象的台北市政府顯然還是誤解了自己在松菸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它的職責不應該是一個坐收租稅的大房東,而是一個無條件但有計畫地提供支持與資源的「文創孵育者」。
遙想2004年,當時閒置了多年的松山菸廠舊址,經市府規劃,部分則向民間開放BOT招標開設一個文化創意園區,以提振台灣文創產業的內容與動力,其立意雖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從一開始,無論是參與其事的相關單位以及得標企業都沒有文創商場以外的完整產業實務經驗,也沒有相關跨國型品牌的執行背景,他們所羅列的效益、財務及可行性報告,不過就是另一個變相的房地產開發案,或又一個複合式的文創商場,類似刺激內需的開發計畫在台灣俯拾皆是,既無法提升台灣整體文創的實質競爭力,也不能真正將台灣文化內容推上國際舞台的中心地位。
既然現任市府有心改正松菸文創的失敗,為何不先釐清甚麼是當前台灣文創界的切身需求?為何盲目地從政府、議會與財團的業外角度亂點江山,再自欺欺人地以為多收了六百萬權利金,就是足以向全民交代的「文創政績」?
難道台灣還會缺少一座購物型商場嗎?台灣文創極度缺乏的是一個結合品牌、通路、內容、金融及人才的國際型文創育成平台,因為台灣文創需要這座平台去引動與世界接軌的人流、金流、物流、創意流,以達成活化文化資本,善用創意人才,建立國際品牌的產業目標,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座有資格「扶植」產業的文創園區,並不是一個在這些微小型文創品牌付不起租金時惠予免租的百貨公司而已,它必須能夠自給自足、並以品牌育成為主體,同時擁配套的權威性文創智庫,由具備豐富文創實務經驗的產業、學研與創投,一起篩選、輔導並推廣有潛力的文創新秀,並為這些中、小、微、創業型品牌,時刻張羅與解決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所有可能遇到的挑戰,殊不知,除了原創設計,包括打樣、融資、物流、行銷、通路在內等各個階段其實都直接影響到一個品牌的成敗存續。
可惜十年荏苒,松菸一如其他的文化園區,以正確的心態開始,以錯誤的示範結束,放眼台灣,淪落為蚊子館或空頭支票的類似案例不知凡幾,而台灣文創品牌的育成平台卻依然杳杳不知其蹤。
其實,文化為立國之本,創意乃利國之用,結合文化與創意的產業園區,不可能是一樁賠錢生意,最大的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魄力、胸襟與遠見放下急功近利的算盤與意識形態的包袱,為利國利民的文創事業盡一份在其位者應盡的職責,回到松菸的最初,從文創產業的實戰經驗與原創內容的角度切入,授文創以漁,真正永續「扶植」一批又一批繼往開來的文創品牌,待明日松菸成為今時竹科之後,政府的政績、權利金與財團的租金收益,自會源源不絕,又何苦爭此一時的蠅頭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