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20
2015/1/23 - 聯合報
不是不能而是不自求
很久很久以前,就流行著一句話:「新加坡能,為什麼台灣不能 」此話言猶在耳,轉眼快廿年,直至前陣子聽到一席話,讓我明白為什麼我們不能。
友人日前引見我認識一位新加坡的政治人物,退下舞台多年卻還為他的國家盡心。當天,只見一名精神矍鑠的老者笑容可掬地坐在我的面前,一點也感覺不出來已年逾耄耋,他顯然十分清楚我的背景,迎面的第一句話竟是:「我們新加坡能有今天,第一個就應該感謝你們中華民國。」老先生使用的是英語,而我做了幾十年的國際貿易,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有人用如此正式的英文名字稱呼,倍覺新鮮親切。
按照老先生說法,如果不是當年台灣率先伸出援手,提供資源與接納訓練星光部隊,新加坡建軍行動不會如此順利。當然,除了中華民國,他們也感謝以色列與汶萊,因為前者提供了坦克車等武裝軍備,而後者則提供了珍貴的石油能源,假使沒有這些馳援,這個以華人為主要群體的東南亞小國,恐怕早在羽翼尚未豐滿之前就被周圍大國給兼併掉了,如此一來,今天世界上也不會出現神話一般的新加坡奇蹟,以及傳說一般的淡馬錫控股。
正因如此得來不易,所以新加坡政府一直以風雨憂患的心情,在相對無比安樂的政經情況下,繼續步步為營。
也許是因為今年即將迎來新加坡建國五十周年紀念,老先生在言談間充滿了難掩驕傲的思古幽情,他知道我的陶瓷事業,也知道我將瓷器與愛情比喻成兩樣極其相似的東西,因為它們一樣的美好、一樣的脆弱、一樣的需要我們用盡氣力投入,才能照耀出它應有的絢麗光彩。
然而,老先生另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像瓷器的不只愛情,也是國家,他以新加坡為例,從不同的種族裡尋求團結,並從不同的強鄰之間取得平衡,如同融合瓷器中不同性質的原料,再費盡百工水火的心神氣力,才能打造成一件人間難得之作,但倘使一有閃失,即使堅定繁榮如新加坡,亦可能於朝夕之間千崩百裂,屆時再如何拼湊黏補,再也不可能回復初時風采。
許多人批評新加坡的專制保守與不通情理,關於這一點,老先生承認不諱,但對於其國家施政的支持分寸不讓,他表示新加坡採取對國內嚴厲,對國際開放的基本路線,而且非常實際主義,他們絕對不會因為民眾輿論,就放棄嚴刑峻法;也不會因為某個團體抗議,就擱置石化工業;更不會因為李光耀討厭賭場,就否決濱海灣酒店,一言蔽之,在任何情況之下,新加坡政府的決議與執行,永遠凌駕於輿論抗衡與小眾利益之上。
末了,他直問我,台灣高談自由民主,卻只見民粹的喧譁,不見一個魄力政府的雷厲風行,如此虛有其表的自由民主究竟能走多遠?
老先生的炯炯目光裡,分明閃爍著他對舊日盟友的恨鐵不成鋼。誠然,台灣不是不能,而是過去廿年來,台灣人的心神氣力,都被少數投機政客與利益團體,假自由民主之名,浪費在挑撥國家認同、虛耗公私資源以及犧牲國家發展之上,所以,面對老先生的直率,我發現,什麼樣的公民造就什麼樣的國家。所以,如果我們不能先反求諸己,成為一群愛國家、明是非、講廉能的公民,那「新加坡能,為什麼台灣不能」,將永遠是一個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