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114

2014/9/21 - 聯合報

淬煉 --- 文創的沉潛與整合

淬煉 --- 文創的沉潛與整合

我很喜歡「淬煉」這兩個字,頗能體現那種十年磨一劍的長期沉潛與刻苦自勵之情,同時,從它們的部首裡,我們可以看出淬煉的過程,即是將自然界中兩種原本並不相容的水火元素連成一氣,藉之創造出一個化鐵成鋼的嶄新材質,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淬煉」也是一門加入想像力的整合功夫。

一直以來,我便是以淬煉為師,推動身邊的文創事業,積累二十多年ODM、OEM的艱辛打底之後,終於等到了2001年自我品牌成立的破繭而飛,其後恰逢故宮「Old is New」的授權計劃,我們緊緊抓住與之合作的契機,使當年的桃花雙燕一舉躍昇成經典文創的試驗起點,十載荏苒,事實證明了不同型態的資源經由適當的鏈接整合,的確可以加快並放大文創產業的發展效益,自原先躓礙難行的既有軌道,駛向以為無法企及的里程碑,雖然相較於國際精品大牌們,我們尚在一路追趕,但因為我曾經據此從台北設計總部,一路走進了梵諦岡、兩岸故宮、紐約第五大道、巴黎精品街、倫敦哈洛德以及好幾個歐洲國家級博物館,於是乎,我有理由相信,現階段的華人文創最亟需的,莫過於文創產業與外部資源相互整合的熟練應用。

雖然有人說,文創議題熱度早已退減,現在的顯學無非雲端科技、綠色能源或是醫學生技之儔,但當我在短短數週之間,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又輾轉山東濰坊、浙江杭州到福建廈門,所到之處,發現對岸無論公門還是私企,都汲汲於在傳統文化裡溫故知新,另一方面,好幾間國際級創投公司,知名如LVMH的LCA基金、新加坡的淡馬錫基金等等,也頻頻對華人文創產業伸出其高度興趣的橄欖枝。

誠然,華人文創還不是一片華枝春滿,但絕對不是昨日黃花。

根據這些年對於華人文創產業的觀察,我覺得兩岸文創在淬煉的功夫上各有失之,首先,對岸不缺資金與舞台,但卻少了十年寒窗的忍耐堅持,約略是改革開放後太多一夜暴富的心態使然,在需要沉潛積累、乘勢待時的文創事業面前,政策制定與從業人員多少都犯了潛龍勿用的大忌,少有志士願意踽踽執著在一條乏人問津的創作道路上埋首歲月,孰不知國際上所有雋永深刻的文創精品,都是在品質、經驗與視野上琢磨多年,甚至數代之久,才有了如今所見的風采輝煌。

反觀台灣文創雖然基礎根底相對紮實,匠心藝意上也較有心得,可是我們卻有著資金、市場與格局等三個腹心之疾,透過異業結盟與故紙翻新等資源整合工作,或可稍微緩解一下前面兩個不足,然而釜底抽薪的辦法,還是在於如何改變整體文創產品所體現的格局,如果我們的格局夠大,足以容諸天下,那麼我們整合的海納程度才能隨之帶來更加豐沛的資金與市場活水,因此,我們的文創業者應該時時不忘思索其創作初衷的格局,讓台灣文創不只是台灣的,也是兩岸的、也是華人的,更是世界的。

唯有經過沉潛與整合的淬煉,華人文創才能真正企及世界的高度,而在這條邈若山河的淬煉之路上,我們並肩齊勉。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