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085

2012/6/30 - 聯合報

精品,非關奢侈



「雖然歐債陰影與二次衰退的危機伺伏,國際精品銷售卻逆勢上揚,高價的精品未來十分樂觀。」一場冠蓋雲集的精品大牌發表秀上,我遇見某位歐籍商業權威眉飛色舞的談論起精品市場是如何在一片復甦無期中成績斐然。

我對這樣的樂觀卻有些不以為然,誠然,在全球經濟景氣逐漸沙漠化的今天,精品市場似乎是一片綠洲,但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撐起歐美經濟半邊天的重量級精品品牌們,除了刺激消費,還能帶來甚麼讓世界為之精神一振的新方向。

今年,我參加了幾場時尚翹楚的發表會與相關產業的座談會,悵然發現某些曾經令我心嚮往之的精品品牌,在越來越財團化、越來越商業化的行銷操作下,將原本的品牌面貌侷限的既淺薄又沉重,放眼所見,雖然到處明星熠熠,但是多半只有一擲千金的華麗排場,形象廣告上,背景從豪宅換場到遊艇的紅男綠女,描繪的都是一種近乎海市蜃樓的奢侈人生,無怪乎對岸將精品直接翻譯為奢侈品,大概因為從改革開放的八零年代初期,精品就開始以這樣的的主流形象示人,於是,剩下商標、名氣、價格等形而上價值的「精品」,在這些盛會後,徒具外表的空虛,是我坐在台下最直接的感受。

誰不愛精品,我也愛那尋常人間的衣食住行,經過巧思及細活的改造後,從此食衣住行不再只是食衣住行,而是成為生活與藝術同在的真實體現,體現人類的創意視野裡,看盡一切天地山水後,留下的吉光片羽,但更重要的是,從拾綴創造的過程中,精品證明了我們與萬物的殊異,因為我們懂得以器為用,更在實用之外,具有詮釋抽象的審美天賦。

懂得美,自然也就懂得珍惜,明白一絲一縷的來處不易、一釘一鉚的物力維艱,所以將每一樣東西做到盡善盡美,應該才是大師們制做精品的初衷,然而曾幾何時,我們的世界裡,精品的定義不再如此純粹,它和奢侈品畫上等號,物品背後的記憶、傳承、做工以及對於用料物資的珍重執著,不再是消費行為的焦點所在,這個現象其實呼應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心靈荒涼,越來越多人依賴身外之物的金錢價值,來增強自我肯定與獲得社會認同,加上近年精品品牌的行銷策略,使得這樣的狀況更形雪上加霜,如今,我們忘記了精品之所以成為精品,並不是為了炫耀身家,也不是為了武裝自信,而是源自一種超越自我的追求完美,以及敬天愛 物的謙卑感念,至於缺少了這兩項精神價值的精品,就算賣得再驚天動地,充其量也就是一件奢侈品而已。

坐在幾十盞專程進口、輝煌閃耀的水晶吊燈下,看著迤邐而開的光影照在該品牌放大的Logo上,我想像著走過幾百年的路,才琢磨出經典的精品品牌們,如果繼續鑽進奢侈品的死胡同裡等待繁花落盡,未免是一件令人扼腕相惜之事,尤其在這個經濟秩序瀕臨重組的今天,我們不需要「奢侈」,卻需要精品給人類帶來的珍惜與美好之情,去展望更有創造力的明天,也才能成就讓人感到樂觀的精品未來。

精品,非關奢侈,只在覺悟。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