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077

2010/1/20 - 經濟日報

雅言,一帖文化立國的處方籤



日前出席某場於南京舉辦的論壇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一批積極研究「政治傳播學」的當地官員,希望能從中學習領導者該有的言行舉止,舉凡演講語調、行為姿態、禮儀氣質、措辭語調等。暫且不論「政治傳播學」學術上原本的範疇,官員們正重視著「形於外」的政治形象,並且汲汲透過教育、課程的訓練來強化這個項目。

這讓我聯想到中國古代人才的訓練,是從禮、樂、射、御、書、數開始,而「禮」是其核心價值,到了宋代,禮更闡揚為一種修身立人的素養。從現代企業人才的觀點看來,則是著重於教教、練、領、導、考核的育成。

但是現代社會對於政治人物的言行檢視,在眾說紛紜的論述下,其原則常常會讓觀者捉摸不定,是非標準在各自表述的辯論中也無法釐清,反而混淆了社會的價值觀點。

近日,國內多起政治人物失言的事件引發軒然大波,而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一旦失言、失態,透過媒體大量傳播的同時,佐以名嘴評判、反對黨圍剿、失言者辯解,成為街坊關注的話題。一個失態或失言引發一系列滾雪球的現象,也將其間不妥的價值觀投射在觀看者的心中,乃至於影響到我們下一代。而一個有理念的政治人物,應當理解其言行舉止是全國文化教養的一種「身教」。

其實,早在2000年前,孔子就已經為政治形象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語言本有雅俗之分,語言的使用也是衡量文化修養的重要指標,雅言的根本在「禮」,禮的出發點若從當代的角度詮釋,也是一種「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反映他人需求」的表現。而我們蘊含著豐富內涵的漢語文字,其實能夠表達細膩、複雜的文化論述。我想相較於多起失言事件,我們期待的是看到政治人物,能夠以雅言來化解歧見,將群體帶往深度對談,而非嘈雜謾罵。

以合理、得體的雅言,加上「發於內」的價值觀作為根基,就能創造良好的形象,從企業的角度則是,每一件產品、任何一個環節的服務品質,都代表著品牌形象;而從台灣這個品牌的角度觀之,個人、企業乃至於政府,都是台灣的品牌代言人。

常常有經濟學者分析台灣的經濟力來自中小企業、民間團體,但民間何嘗不殷殷企盼政府能整合各界的力量,一同開創競爭力站上國際舞台。

身為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主,我們仍殷切期待政府實踐文化立國的理想,但既是以文化立國,豈能無禮乎,政府要帶動打品牌,一舉一動、豈可輕忽,所言所行、戒慎恐懼,才能由上至下,從裡到外,為台灣這個品牌贏得信賴與尊敬。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