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071

2009/6/23 - 經濟日報

台商的巧實力



兩岸大三通轉眼間已近半年,台灣的旅館從此多了南腔北調的語音此起彼落,每天直航班機票一票難求,高雄港貨櫃量激增四倍,政府招手鼓勵台商回台上市,甚至連綠營的民選首長都絡繹到對岸正式拜會。

撇開意識形態,今天兩岸站在60年來最近的兩點距離之間,可以預見這兩點之間拉出的一條直線,開啟全新歷史的序幕,未來的情景,究竟是短兵相接,還是相濡以沫,在在考驗著兩岸產、官、學、研、諮各界智士仁人的智慧。

對過去20年,兩岸不溫不涼的半冷戰時期,對扮演融冰疏通角色的台商而言,這樣的局勢既是轉機也是危機,大約十年前,台商光環就有逐漸褪色的跡象,曾幾何時,外商在內地市場亦逐漸熱絡起來,大陸本土的人才、企業以風起雲湧之姿躍上國際舞台。

雖然台商頗早在大陸發展,同時兼具語言及文化上的優勢,除了極少數的成功案例,難免有替人作嫁的感慨,付出了金錢與技術上的投資,卻常常被迎頭趕上的後浪打倒在地,際此大三通時期,如何善用近距離再創優勢,則是台商需要重新布局思考的關鍵。

前陣子因為希拉蕊提出軟硬兼施的外交政策,串聯「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巧實力」(smart power)標榜出顛覆傳統的策略,使我反省起台商在經營大陸市場的過程中,是否忽略剛柔並濟的巧實力?

流水20年間,我們口袋賺進金錢,成就了對岸的經濟成長,建立一套硬底子功夫的同時,卻未能讓人記得我們美好的一面,反而被冠上環境汙染、唯利是圖、管理苛刻等令人不悅的銅臭形象。

近兩年來,吾人有較多的機會與對岸產業之外的官方及學術界進行交流,驚喜地發現他們對於台灣文化存有著相當高的評價與憧憬,普遍認為在品質、品味與品格等構成文化社會的三個層面上,台灣都居於領先的地位,當我們拿出承載台灣優質文化的文創產業時,獲得一次比一次盛大的迴響,表示擅於結合軟硬實力的文創業,應是在大陸市場決勝千里的標竿產業。

除了文創產業以外,台灣其他的產業也應該正視巧實力的重要性。

我認為台商應該善用現有的基礎,結合數十年來培養的優質文化三品,從品牌創新與服務精神兩方面雙管齊下。

巧實力的定義具有諸多層面,價值觀的傳遞也是其中之一,如同好萊塢利用影視娛樂來傳達美國式的價值觀,用之於企業經營,讓人感受到我們追求卓越的品牌理念,和推己及人的服務態度,畢竟產業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夠打動客戶的心弦,連接上社會的發展需求,才有深耕收獲的明天。

現階段想要轉型升級的台商,務須借重巧實力,以睿智手段改造代工的商業模式,脫下陳舊襤褸的衣衫,換上「品牌」及「服務」內外兼修的套裝,走進對岸的主流市場,展現出簇新的社會價值及文化價值,進而開啟國際市場的大門。(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