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069

2009/4/29 - 經濟日報

等待春回的創意支點



綜觀最近的某些跡象,似乎透露著「春暖燕回」的訊息,美國政府甚至宣稱經濟衰退有減緩的趨勢,連帶台灣股市都反映出樂觀的勢態。雖然在一片哀鴻楚歌裡,乍見一點點歐巴馬所謂的「希望的微光」,的確有讓人鬆了一口氣的欣慰,然而「微光」終究只是「微光」,想要照亮一個時代,特別是一個風暴頻繁的時代,我們還是需要睿智的政策引導、大量的公共投資及新興的創意產業。

以台灣狀況來說,基本上沒有樂觀的條件,即使突然看到了一絲曙光,也只是正好置身於一個暫時平靜的颱風眼裡。換另一種角度來看,即使沒有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機,隨著訂單流失、代工沒落、產業出走,經濟風暴是台灣遲早要迎戰的歌利亞(編按:依舊約聖經記載,是一位勇士,與年輕的大衛—未來的以色列國王戰鬥而著稱),而在缺乏前述三項重點的準備之下,台灣仍是無法成為少年英勇的大衛。

台灣應開發新的藍海,將重心轉移到附加價值更高的文化創意產業,其迫切性自是不在話下。此外,藉由很多不同的場合與機會,我都在呼籲公共力量應該有所作為,俾便再創台灣的新經濟奇蹟。茲值上周英國創意經濟大師John Howkins再度來台,飯局閒聊間,他也所見略同地提到了這一點,英國之所以有蓬勃發展的創意經濟,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政策的支持,以宏觀的角度來制定方略,一方面從教育著手,培養有潛質的未來世代,另一方面,從實際投資上直接獎勵開發、輔導整合。有人反映政策上的宏觀很難定義,其實並不盡然,最白話的說法就是「請進來,走出去」,只要讓台灣品牌風光地走出去,把國際客流開心地請進來,就是一個好政策。

可是一說到「請進來,走出去」的政策,我就難免惋惜台灣沒有一個具有國際號召力的文化創意園區,作為一個支撐新興產業的支點。前幾年我們本來有機會將舊松山菸廠,轉型成為一個位於車馬輻輳、人文薈萃的創意新都心,卻因為某些外在因素而失之交臂。

反觀近年來一些老社區重建之類的文化園區,雖如雨後春筍一樣的出現,由於不具備合適地段及到位的操作模式等必要條件,一直難以形成氣候。

值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在文化創意產業裡,「地點」就是王道,沒有豐富的客源與密集的人才帶來「人氣」的交流,就不可能將這個產業的價值集極大化,這是政府在制定關於這個產業的政策時,常常忽略卻又是計畫成敗樞紐的要點。

總之,台灣的考驗不是全球景氣低迷,而是當春暖燕回之際,我們要用什麼來耕耘收成?借用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來說,政府必須有一套前瞻性的政策領導,找到一個絕佳的支點位置,運用公共投資作為槓桿,加上精心培育的文化創意產業來使力,我們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撐起台灣未來的奇蹟與豐收。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