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49
2008/5/28 - 經濟日報
品牌台灣的合縱外交
「2007年這一年裡,我們特別重視在國外的活動,尤其是在那些奢侈品市場有驚人成長的國家。在印度、中國及俄羅斯,藉由從制高點建立長久的關係,我們展現了以創意的方式來發展我們品牌影響力的能耐。﹝…﹞我們確信同心協力是決勝的唯一關鍵。每一天我們都在證明法國可以也應該為她的奢侈品而驕傲。科爾伯協會(Comité Colbert)會持續努力讓這樣的驕傲聲價十倍。」
這是我節錄法國科爾伯協會主席法蘭索絲‧孟特奈(Françoise Montenay) 在2007協會年報上的專文。科爾伯協會創建在1954年,目前擁有70個會員,諸如愛瑪仕、LV、香奈兒等等,各個都是世界舞台上頭角崢嶸的法國名牌,整體合計全球奢侈品工業的四分之一強。誠如同孟特奈女士所言,同心協力是決勝關鍵,在他們的年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實力如此堅強的科爾伯會員們,也懂得借助協會與國家之力,一起開發像印度、中國這樣潛力無窮卻又難以捉摸的新興市場,因為他們深刻明白奢侈產業的本質就如同其他的文化創意產業,必須立基於一個國家的文化深度與整合綜效之上。
反觀台灣,過去我們只知道OEM、ODM,做得是「上不了廳堂,報不了名號」的代工;而如今我們也擁有許多優質的品牌,在不同的領域裡汲汲營營地努力著,可惜的是,我們日以繼夜的成果,卻難以在全球競爭中得到巨大的反饋,尤其是文化創意品牌,因為產業性質的關係,特別容易感受到一種名聲不夠響亮的侷促,這正是缺乏以集體力量來提升台灣品牌的活力與能見度的一個症狀。今年五月初,假施振榮先生宴請國內文創品牌的餐會上,有幸和與會的文創業者互相交換未來對產業發展的心得,發現大家不約而同的都在創建品牌的過程中,有了團結才有力量的體悟。
讓台灣品牌集體站上國際舞台發聲,需要我們台灣品牌們進行一個合縱策略,昔年蘇秦欲以合縱之道,結六國之力以抗強秦,如果用現代的術語來詮釋,那就是協作力量(Synergy),借一加一的力量來成就大於二的計畫。目前我們的文化創意協會正好可以作為一個合縱的平台,不同品牌的加入都能帶來不同的DNA與資源,你出磚來我出瓦的結果總是可以納川成海。可是,單單集結品牌各自的力量以現階段來說是遠遠不足的,因為台灣品牌的合縱是要放眼天下的,除了協會的運作,行銷國際的工作還是要靠公資源的力量來實際襄助。
首先,我們的外貿協會還是偏於代工導向,其實應該要轉型成為通路導向,幫助國內企業行銷品牌。另外,我國政府的駐外機構,無論是新聞、僑委、經濟等各個局處,都理所當然的台灣品牌合縱的成員,因為拓展外交不只是在邦交國數量上做計較,「質量」才是關鍵所在,在我們推廣台灣外交的大筆經費人力之中,只要投入一部分,用在為台灣品牌與國外市場牽起橋樑,特別是聯絡國際媒體與當地重要的組織企業,還有爭取國外資源等等。此舉便可創造多贏的局面,既呼應台灣品牌在做國際品牌活動時的實際需求,也符合拓展台灣外交的資源規劃,更可以讓台灣以品牌的方式在不同的國家發聲。唯有如此合縱外交,品牌台灣的願景才能逐夢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