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19
2007/1/3 - 經濟日報
「新經濟」列車
隨著物質水準提昇,人類需求已漸轉向更高層的精神滿足,結合精神與物質創造的「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自然也不會錯過,「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政策與活動,正沸沸洋洋的在北京展開。去(2006)年12月10日至14日,北京舉辦了首屆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活動內容包括展覽會、專家論壇、版權交易、文藝演出以及設計比賽等活動。其中,專家論壇邀請了多位國際知名創意產業學者參與,包括有「創意經濟之父」稱號的英國學者John Howkins等,我有幸受邀參加此場盛會,與多位專家學者交換意見。
John Howkins提到有兩個數據引起其研究的好奇心,歐美國家現在有60﹪的經濟成長來自於服務業經濟(service economy),美國甚至有40﹪的新工作機會源自於個人創意(individual creativity),文化創意產業儼然成為主流發展趨勢。而且,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不只是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努力的方向,更成為了全球趨勢,其牽涉範圍的不僅是文化創意產業,而可說是締造了整體新經濟(new economy)模式。
他進一步探究此新經濟模式的形成原因。首先是教育普及化,「教育」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驅力,透過教育不但培育創意者,更培養了欣賞人口。再來是開放的競爭環境,例如WTO等貿易協定,創造了國際自由貿易環境,使得文化商品可自由交流,此外,經由網路連結,也讓創意者開始可自由交流,激發創意。還有就是因為人類的經濟生活條件已獲得相當程度的滿足,因此開始追求情感(emotional)及智能(intellectual)等高層次方面的滿足,且要求以「個人化」的方式為其提供服務。
最為可觀的是,2000年至2015年間,將產生十億新世代人口,創造新的生活方式。他們的需求與前人大不相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樣,於是他致力於研究此世代所追求的生活模式、崇拜的名人、價值觀、慾求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甚至心理狀態等。發現此世代的生活型態跨越虛擬與現實世界,是真正「全球化」的創造者與使用者,此世代並將展開全新的政治與經濟模式。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的狹義定義為「文化與經濟的結合」,但廣義的定義則可說是「全新的經濟運作模式」,牽涉到個人夢想與想像力的表達與發展。
隨著大陸經濟體的擴張,亞洲文化已逐漸成為世界潮流指標,尤其內蘊深厚的中華文化更是充滿了發展潛力,台灣實應善加把握此一契機,發揮優勢。相較於亞洲其他華人圈,台灣擁有的優勢包括了相對整齊的教育水平、相對均富的經濟環境、科技技術、開放的社會文化及與國際發展經驗等,是將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潮流接軌的最好發展之地。透過對全球文化的了解及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不但可「think big」,更可透過台灣充滿活力的創業家精神,運用靈活的商業模式「act small」,滿足消費者個人化的需求。
雖然在地理上台灣只是個彈丸之地,但在心理地圖上,我們絕對不可以小看了自己在地球村裡扮演的角色,台灣所傳承的中華文化以及與世界潮流共進的發展經驗,都是目前亞洲要發展新經濟所最欠缺的一環,台灣千萬要放開心胸,掌握這難得的機會與時共進啊!
文化經濟的可貴,就在於其不只締造物質文明,更開展了人類的精神世界,使得個人的創意與想像力得以發揮,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文化交流更是空前多元與熱絡。面對嶄新局勢,唯有敞開心胸接納多元觀點,才能順利搭上新經濟列車,馳騁於人類無窮無際的想像力夢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