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文创力,打造华人产业新丝路
《淬炼—陈立恒与华人文创力对话》甫获得第一届创新奖的法蓝瓷创办人陈立恒,于8 月15 日发表第二本着作《淬炼—陈立恒与华人文创力对话》,内容集结其从业数十年的感悟、见闻、成功与挫折;以宏观视野观察华人创意经济,并对文创产业进行精辟剖析,从产品如何以文化美学出发?企业如何以文化创新重生?产业如何以文创力升级?华人文创产业如何连结全球?《淬炼》一书均详加铺陈、精辟解析,期许能为产业找到一条文创的出路。
•全体贵宾合影
新书发表,产官学艺嘉宾云集
于8 月15 日《淬炼》新书发表会中,国策顾问黄光男、知名艺术大师孙超、三三企业交流会林苍生副理事长、表演工作坊赖声川艺术总监、行政院梁国新顾问、圆山大饭店李建荣董事长、台新文化艺术基金会郑家钟董事长、奥美整合营销集团白崇亮董事长等产官学艺界的好朋友们,与来自国外的马来西亚杨德胜代表、以色列何玺梦代表等嘉宾共襄与会,献上祝福。无法亲自到场的马英九先生与吴敦义先生更以贺电致意,同声肯定陈立恒于华人文创产业之贡献。
除了新书发表会上嘉宾云集,紧接登场的签名会更吸引到百位「粉丝」现身力挺,让人感受到陈立恒的文创魅力。
•中华民国三三企业交流会林苍生副理事长致词
「陈立恒以法蓝瓷,为产业文创化作了最好的典范。」三三企业交流会林苍生副理事长表示,文化如同气体,蕴涵的能量最高。现代,若企业无法以文化加值,就会被世代所淘汰。呼应陈立恒《淬炼》一书中提及「产业文创化」的观点与论述,给予当今企业很好的指引方向。
目前鲜少于媒体前曝光的表演工作坊赖声川总监,更是特别从大陆赶回台湾,以行动力挺陈立恒。其表示,年少时,十分崇拜陈立恒以吉他弹奏Santana 的迷人旋律。如今,走到世界巡演或旅游,都能看到法蓝瓷的作品在各地展售,同样让他感到十分骄傲。
淬炼观点,文创产业深度剖析
自法蓝瓷创办以来,陈立恒不仅专注于品牌,更身任多元角色。其秉持传承的理念,创办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并前往政府、学校等机构进行了近千场的演讲,分享宝贵的经营经验。担任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小组召集人的陈立恒,更积极走出去,为台湾文创产业搭建平台,促进华人文创产业的共荣发展。
此外,并以文章分享品牌如何走向国际、文创产业发展、政府政策方针等多元观点,希冀引起大众不同层面的思考,并促进对文创产业的关注与重视。「陈立恒每篇于报纸发表的社论,是我必读的文章。」台湾艺术大师、国策顾问黄光男对陈立恒论述所展现的格局给予高度肯定。《淬炼—陈立恒与华人文创力对话》一书集结陈立恒十多年来的观察与省悟,从文化跨世代、产业文创化、全球竞争力三个面向进行深度剖析。
从文化创意的核心意义与华人文化定位,延伸至文创如何为企业奠定竞争力、创造价值,并从宏观面切入,为政府政策、产业发展提出精辟见解。精采的内容,更获得世界创意经济之父 John Howkins、法国精品协会会长 Michel Bernardaud 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学界代表同声推荐。
【书摘】
淬炼─往世界而行的华人文创力
三十多年文创经验里,无论是从事代理、代工还是品牌,我年复一年地感受着「全球化」的浪潮,逐渐改变着上至士农工商、下至食衣住行的人类生活面貌。然而,也是随着「全球化」,我更体悟到知名政治学家杭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关于「文明冲突」理论绝非空穴来风。原来,文化创意最得「上善若水」的形意,它无所不在又「天下莫柔弱于此,却攻坚强莫能胜之」。这些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无刃之利,蚀刻出一国与一地之间,若有似无却径渭分明的文化疆界,而正是因为这些疆界的存在,人类文明得以保存了鸢飞鱼跃的多元化与独特性。
因此,当我不再为外国品牌代工,转而发展自有文创品牌时,旋即设定了一个品牌的主旋律:「我从台湾来,我有中华心,我往世界去」。如同一直以来我所坚信的,我们不应该从「无限」的中华文化资本里,生硬分出属于台湾、大陆、香港或是海外华侨的「有限」,任何一个带着中华元素的文创概念或产品,如果不能感动整个华人圈,又何以奢言海纳天下?
•总统府国策顾问黄光男致词
「淬炼」虽然前后幅跨不过十年,却是我从业几十年来的感悟、见闻、成功与挫折。我冀望以引玉之姿,抛出一个台湾文创人多年积累的淬砺修炼,成为关注华人文创的第一块砖石,继而动员起所有华人文创力的瓦砾栋梁,实现出一条乘载着华人文创经济的新丝路,一路通往世界的地平遐陬。
我一直相信「经典无须改变,只求更上层楼。」(Never change a classic, just refine it.)而这所谓更上层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趟又一趟水里来、火里去的反复淬炼。<淬炼>虽然前后幅跨不过十年,却是我从业几十年来的感悟、见闻、成功与挫折。我冀望以引玉之姿,抛出一个台湾文创人多年积累的淬砺修炼,成为关注华人文创的第一块砖石。继而动员起所有华人文创力的瓦砾栋梁,实现出一条乘载 华人文创经济的新丝路,一路通往世界的地平遐陬。
•法蓝瓷陈立恒总裁与新书合影
【书摘】
陈立恒观点 ~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期待
自一九九○年哈佛大学教授奈伊(Joseph Nye)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开始,软实力已然成为一门现代显学,如此不费兵卒、不兴干戈、不竭地力,只需要挖掘文化资本与善用创意头脑的文化创意产业于焉崛起,跃升为二十一世纪的主流产业,特别是美国娱乐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主控优势,让世界各国都了解到「以文化之」的力量可以无远弗届,在实体资源日渐受限的今时今日,文创产业毫无悬念地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重点项目。
我们身处于一个「商,天下之大业也,文化,民之大用也。」的时代,但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文化产品市场上,美国占43%,欧盟占37%,日本约10%,韩国约5%,不难想象台湾文创的份额,是一个小数点后多少位的凄凉渺小。所以,我在推动文创产业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华文文创的概念。我认为台湾的文化软实力没有得到正常发挥,是因为我们的文创产业,常常犯了一个「从无限里划出有限」的格局错误。忘了应该要先征服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华人文化圈,才能建立足够的规模腹地进军世界。
再者,上下五千年历史浩瀚的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软实力的先导者,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本。它的艺术、思想及创新发明都深刻影响周边的民族与国家,甚至数度改写整个世界文明的演进。只是鸦片战争以降,习惯了「四海来归」的文化传播型态的我们,迎上了西方积极经营、科学民主的「文化殖民」,我们开始自废武功,成为一个外来文化的输入国。但其实中华文化并没有被时代超越,全球市场对于中华文化的需求与敬仰一直都存在。可惜的是,例如<卧虎藏龙>、<花木兰>、<功夫熊猫>的成功,再再证明了中国元素经过诠释与深化,依然可以震古烁今,感动不同种族与语言的观众;可叹的是,如今它们都成就了别人的软实力,而不是华人自己的,这才是当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文化软实力时,最值得台湾、乃至于两岸三地的华人文创工作者痛定思痛的问题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