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卢图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是一座富含文化的名山。中国历代著名人物都在此留下了印迹,例如:陶渊明、王羲之、李白、苏东坡…等。其中,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家之一:荆浩,也在此创作了旷世巨作《匡庐图》。
荆浩生于唐朝末年,为躲避战乱,长年隐居在太行山,自号“洪谷子”。荆浩擅长画山水,被后代称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更撰写了《笔记法》,提出绘图六要:「气、韵、思、景、笔、墨」,与当时北宋的江南派系,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法蓝瓷生产团队,仔细深入画作的创作背景、理念与精神,并研究画面上笔墨浓淡与构图,运用创新雕塑与彩绘方式,重新诠释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荆浩绘画理论的代表作。将此集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以经典陶瓷传承其永恒的价值。
● 五代 后梁荆浩《匡庐图》。
《匡庐图》是一幅立轴的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荆浩运用笔墨勾勒出浩瀚群山的磅礡气势,除了完美地刻划在隐居生活中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也将"深远"、"高远"及"平远"在画中呈现。所谓三远,即北宋郭思收集其父郭熙的绘画理论集结而成的《林泉高致》说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此幅采全景式构图,以主峰为中心,以云烟衬托出中景、前景的布局,表现全图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的层次感。 其中,尤其"皴法"的运用,可说是荆浩对于山水画的重要贡献。以「小斧劈」皴以及雨点式的皴法,刻划出山岩的屹立不摇及纹理。仔细一看,上面有一人骑马及几间房子,营造着让人古人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体的生活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