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undred Steeds Representing Wealth and Peace
神筆丹青,圖成百駿 - 品郎世寧的駿馬神駒
乾隆皇帝曾在《龍馬歌題郎世寧所畫》詩詞中,以「驊騮騏驥世常有,誰言今也無曹韓?」盛讚郎世寧所繪之馬,為唐代畫馬大師曹霸、韓幹再世的「神筆」。
身為康熙、雍正與乾隆三朝皇帝的宮廷畫師郎世寧,以融合東西,獨樹一格的繪畫手法聞名。在馬匹、人物和花鳥的中式畫中,運用西畫的立體透視、光影效果及豐富顏色,使得景物更加鮮明生動,為中國繪畫開啟了嶄新的局面。
‧《百駿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此畫卷之細緻景觀是由頂天雄偉的松樹開啟,將平原放牧、林間散馬、河岸浴馬、涉水過險以及瞭望千里河山等段落,組構成壯闊的牧馬景觀。
百馬氣勢磅礡,寓意太平盛世
從花鳥、走獸到人物,朗世寧無一不精,在眾多題材中尤擅畫馬,從《百駿圖》、《八駿圖》到《愛烏罕四駿圖》,透過細膩觀察與筆觸,描繪皇宮駿馬栩栩如生的動態神情,展露不凡神韻。其中,《百駿圖》更為上乘之作,享中國十大名畫之譽,乾隆皇帝曾在《龍馬歌題郎世寧所畫》詩詞中,以「驊騮騏驥世常有,誰言今也無曹韓?」盛讚郎世寧所繪之馬,為唐代畫馬大師曹霸、韓幹再世的「神筆」。百馬氣勢磅礡,寓意太平盛世、人才濟濟,並隱喻君王是廣納百士的賢君,而滿清以騎射定天下,貴族子弟人人愛馬,故對此繪畫題材的偏好可見一斑。郎世寧精通解剖知識,十分擅長表現駿馬的肌理骨骼,繪於雍正時期的《百駿圖》,歷時四年才完成,此卷尺幅縱高達94.5公分,橫寬為776公分,卷後款署「雍正六年(1728)戊申仲春。臣郎世寧恭畫」,經《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為御書房之畫卷,是中國畫卷中罕見的高幅手卷。
《百駿圖》畫卷景觀由頂天雄偉的松樹開啟,將平原放牧、林間散馬、河岸浴馬、涉水過險以及瞭望千里河山等段落,組構成一個壯闊的牧馬景觀。畫中駿馬形貌姿態各有不同,靜者俊逸閑定,動者奔馳煥發,構成精彩豐富的河岸景致。
姿態各異的百馬如人生百態,表現不同的故事
郎世寧如何畫出這幅《百駿圖》傳世作品?根據記載,郎世寧隨清帝出外打獵或出巡,總隨身帶著寫生本,並運用在義大利學習的寫生技法,畫下眼中的世界,以百駿圖為題,光寫生素描就不下十多幅。
在《百駿圖》中,郎世寧採取明暗寫實技法,並使用膠彩顏料,運筆深具歐洲古典畫風特色,透過深淺顏色細膩的變化表現馬匹的結構和肌理,將天地以1:2的比例營造景深。在整幅畫卷中,平均約十匹馬形成一組構圖,每組構圖動靜結合,牧馬人點綴其中,姿態各異的百馬如人生百態,各有不同的性情與故事。觀賞此畫,常會被馬匹的精、氣、神所牽引,因此讓人沉浸在祥和寧靜的自然風光中,彷若回到安平昇祥的雍正盛世。
細觀《百駿圖》,會發現畫面中有三匹耐人尋味的瘦馬,形單影隻,與矯健壯碩、相互嬉戲的群居馬匹形成強烈對比,皮膚下面清晰的骨骼框架,展現著郎世寧精確的解剖知識,但枯瘦如柴的樣貌令人心生憐惜。此瘦馬也出現在《郊原牧馬圖》、《八駿圖》與《雲錦呈才》,故曾有學者解析此非偶然,而是郎世寧將瘦馬比喻為自況,滿腹壯志來到異鄉,但卻難覓知音,身為千里馬卻無伯樂識之鬱。但也有學者解讀,此瘦馬應為老馬,因無論八駿或百駿,皆意旨形色各異、壯瘦不一的馬齊聚,故畫卷中同時出現活力的駿馬與識途的老馬,也非不合理。
今年(2015)適逢郎世寧訪華三百周年紀念,法藍瓷設計師蔡智琨將這幅《百駿圖》以三件橫式長卷演繹,設計出「百駿祥安」瓷瓶,賦予秋季牧放的百匹駿馬和牧人深淺不同的空間,以略傾斜的坡度表現草原或林木的寬廣,並生動表述國泰民安之富裕與寧祥。
透過當代設計與極致工藝,「百駿祥安」瓷瓶向郎世寧寫下的經典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