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历史的繁华 清明上河图
中华神品
话说《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书画史上,其具有「中华第一神品」之誉的美称。描绘北宋首都开封汴河两岸清明 时节的繁荣景象,今日存世的画作以北宋张择端的作品年代最早。
12世纪初《清明上河图》画轴横长约528公分,以传统手卷形式,仿如宽银屏电影的纪录片采“散点透视法”构图,从汴京城郊的乡村风貌走入城市的繁华,不同于其它文人山水画,是以精细工笔记录生活。也追忆.,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被公认是天堂的时期。
《清明上河图》原画家张择端,是宋徽宗时代艺术文采非凡的翰林院画师,作品以《清明上河图》为后人所知, 当年宋徽宗眼见汴京(河南开封市)为世界奇迹民生富足,「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派出工笔严谨精细的张择端纪录天子脚下的京城。
也许历史就是这么巧妙,这幅画历经五年多完成后不久,北宋被金兵攻陷,汴京繁华不再,《清明上河图》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忆。
而《清明上河图》画作随.金兵入侵、朝代更迭,几经漂泊后回到历代王室手里,六个世纪以来有超过五十幅的仿作,其中「明四家」之一仇英仿作的《清明上河图》最有影响;明后期,大量苏州仿制的《清明上河图》散落民间,纷纷进入清内府,一时间真假难非;清朝宫廷不得不组织画工,另起炉灶,又画了一张,今人称为清院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此本最为富丽,由清宫画院的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等五位画家在干隆元年协作画成。目前张择端原画典藏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收藏的是清院画本,此版本则受郎世宁等西方透视学影响,呈现当代风貌,增添更多细节,画卷中后段的「虹桥」更是图中精采之最。
当后人有机会在欣赏到《清明上河图》长卷画里,莫不惊讶于画家精巧的艺术造诣,详细记录当时的造船、建筑、经济、庶民活动和社会生活样貌,丰富多彩,画中人物相互呼应,巧妙布局,令人百看不厌。也有人称《清 明上河图》地位仿如中国的《蒙娜莉莎》必看且珍贵,为故宫一级珍品。
人对于不同城市,记忆各不同,历史上许多城市也会因一首诗、一幅画留下永恒记忆,曹雪芹以「红楼梦」书写江宁府的梦中繁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是以画笔全角度记录汴京城市的繁华。
虹桥有些故事,你发现没?
台湾知名的美学专家蒋勋老师曾说,《清明上河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画中呈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于画中用不同的视角,呈现了人文关怀,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午小憩的船头工人、农妇、搬运工,还有冒.被打70大板风险,还是要违规摆摊赚钱的摊贩。
法蓝瓷二次设计《清明上河图》正呼应此画作最独特之处,以人与人、与环境互动地再现京城繁华的生机与光景为主题,细观瓷品,桥上相迎的官人与抬轿队伍、掌管京城鱼行的蒋鱼头、小贩牛小五…等,各个人物活灵活现,呈现各行各业的人们熙来攘往,蓬勃的工商百业之貌。
瓷瓶中,虹桥下与船上的人正合力协助让大船靠岸,则代表.共享满载而归的喜悦;瓶型布局以下大上小如山形之设计,喻江山永固;河水长流,意社稷长存。「清明上河图」瓷瓶具体而微呈现宋代富庶兴隆的都市生活,重现「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繁荣光景。
京城鱼行的主管 – 蒋卫,人称蒋鱼头正在拜会某人。
挑.担子的后生 – 牛小五正要进城去卖奶酪和鱼。
浩浩荡荡的官人队伍正从桥的上端走下来。
一艘船正要进入繁忙的河道,而担心桅杆不够低会威胁到船身的安全,在桥上的刘石头与岸上的人都.急了起来。
岸边的谷仓装满了丰收的作物。
看到了官人队伍从前方走了过来,迎娶的人们赶紧靠边让他们过去。
2017年法蓝瓷推出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创作的全球限量288件珍藏逸品,设计师蔡智琨集《清明上河图》各版本之大成,选取画卷中后段最热闹的「虹桥」为重点,以画作中的208人做为主角。透过二次设计,让画 作跃然于瓷上,再现经典风华。
法蓝瓷工艺大解密
「清明上河图」瓷瓶,堪称法蓝瓷创办以来,作工最繁复的瓷品之一,细微设计,如何透过雕模与彩绘如实呈现,更是工艺上的一大挑战。雕模师陈和顺表示,这件作品配件多达近50件,花费近半年才完成,原画中,人们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雕塑时,如何让人物从平面转化为立体,透过微小的雕塑刻画神情与肢体动作,皆挑战.雕模师的耐心与功力。
作品彩绘师宋磊表示,这件经典作品要运用20多种色料,调制出上百种颜色搭配手绘,才能细致描绘出每个人物的表情以及服饰细节。在整体配色中,奠基在古画的朴实质感,但提高色彩的亮度让画面更鲜明,展现旺盛的生命力,也是不同于过往的彩绘方式。
我们欣赏这件精致臻品时,仿如跨越时空和宋徽宗心意交流,遥想这位身居皇宫内院无法微服出巡的天子,透过张择端细腻工笔,了解他脚下的汴京子民,民生富裕多彩的生活,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历史长河涛涛,经典力量依然不改变。
为突显208个人物细微动作,雕塑、彩绘上费尽心思。
FZ03569|清明上河图 虹桥瓷瓶
「清明上河图」虹桥瓷瓶,呈现法蓝瓷从中华文化汲取经典和创新,以当代瓷艺技法,融合传统和现代诠释,以瓷艺传递历史的繁华和人文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