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
以蘇軾的前後「赤壁賦」為創作元素,跳脫傳統陶瓷設計框架,以創新與創藝詮釋流傳古今文學,全球限量988 件的「赤壁賦」瓷品再度震撼人心
在「紅樓夢」金陵十二金釵瓷瓶創作後,設計師范閔茹再度突破陶瓷創作侷限,在流傳千古的經典文學中尋找到設計靈感。這次,她以蘇軾的「赤壁賦」為創作靈感,充滿創新的設計讓人悟領,原來,「赤壁賦」也能以瓷詮釋。
• 「赤壁賦」瓷瓶背面刻畫文中描述的橫江東來的孤鶴,表現豁達氣度
赤壁戰流傳千古 赤壁賦緬懷歷史
赤壁之戰以其少勝多而聞名歷史。西元208 年,控制北方的曹操率軍南下荊州,孫權派遣周瑜及程普率軍隊與劉備組成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以火攻克曹軍。赤壁戰後,曹操帶兵退回北方,從此經營北方,未有機會大規模南下。
這段發生在赤壁的磅礡戰役為後代文人創作為詩、文及小說。在《三國演義》一書中,赤壁之戰更是全書的重要戰事,無論是「用奇謀孔明借箭」、「鎖戰船北軍用武」、「七星壇諸葛祭風」或者「關雲長義釋曹操」等許多章回,都精彩描述赤壁戰役。
蘇軾先後遊歷赤壁兩次,從歷史緬懷角度寫下兩篇《赤壁賦》作品。范閔茹結合兩篇《赤壁賦》作品,於瓷瓶前後兩面反映蘇軾與客人泛舟赤壁,進而討論天地人生之哲理。
前後《赤壁賦》,刻畫在瓷瓶前後兩面古韻風采詮釋蘇軾對於人生的豐富體悟
在蘇軾的前《赤壁賦》作品中,蘇軾與朋友泛舟赤壁,朋友問道:這不就是曹操當年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嗎?當年曹操破荊州,對著大江斟酒詠詩,可說是一界英雄人物,但是他如今在那裡?蘇軾對友人一番充滿哲思的回答,讓人反思天地之間變與不變的哲理,他說,「你對流水和月亮了解嗎?流水不斷奔去,但它實際上沒有消逝;月亮時圓時缺,但它終究不變。
原來,如果從『變』的觀點看事物,
天地萬物每一瞬間都在改變;但是如果從『不變』觀點看,那麼宇宙萬物和人類都是長存的,我們又何必羡慕呢?」,「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呼應文章所提之「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的遺世獨立。「赤壁賦」瓷瓶正面表現陡峭的山壁。在秋天的月圓之夜,「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之景細緻刻畫在瓷瓶。也因為瓶身豐富的山水層層疊疊,表現「江流有聲,斷岸千里」,亦傳遞蘇軾對於自然天地的人生體悟及豐富感受。
在蘇軾第二篇《赤壁賦》文中,文末其寫道一隻孤鶴橫江東來,戛然長鳴,掠過舟船而飛向西方。深夜,出現在蘇軾夢中的道士竟也是孤鶴。孤鶴的出現,點出文中的豁達氣度,因此范閔茹特意在瓶身後方詮釋白鶴劃過天際的清雅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