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ies In the Tang Dynasty
盛唐美人風采 - 從《唐人宮樂圖》探尋美麗蹤影
《唐人宮樂圖》雖是一幅靜態繪畫,卻傳遞了宮廷的熱鬧生活,也讓我們在華美的女子風采中體認到唐代的繁榮昌盛及豐衣足食。
收藏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唐人宮樂圖》絹本雖已千餘年歲月,畫面色澤依舊亮麗。後人常從《唐人宮樂圖》畫中的喝酒、品茗或演奏樂器的十二位宮女形象中,試圖了解唐朝仕女的服裝、化妝及飲食生活習慣。
蔣勳曾經表示,《唐人宮樂圖》畫中的方桌近窄遠寬,和西方的「透視法」正好相反。西方「透視法」試圖在平面繪畫上營造三度空間,但中國繪畫注重的是經營氣氛,因此運用了「非單一透視法」,並使雙眼擺脫「透視法」,且以完全自由的方式流動於「宮樂圖」的每一個細節。
在「非單一透視法」的中國繪畫裡,我們可以從《唐人宮樂圖》畫清楚看到圍坐或站立於方桌四周的唐代女子,她們品茗或行酒令,另外也有人助興娛樂,吹奏起篳篥、琵琶、古箏,笙,或輕敲牙板。此畫讓人不禁連想起唐代杜甫「麗人行」詩文。所謂,「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正說明了唐代女性參加的多樣化活動,另外我們也可自這些活動觀察到唐代女性的曲眉豐頰、豐滿身型且雍容自若。
盛唐女子面如滿月,雙眉為細長八字型,她們的額頭、鼻樑和下巴三處塗佈白粉,稱之為「三白法」妝容。在《唐人宮樂圖》中,女子畫眉、紅妝、抹胭脂、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且塗唇脂。精細且具美感的妝容突顯了女子豐潤臉頰的立體感。在兩頰用丹青或朱紅勾畫月型或錢形,稱做「面靨」;在眉心用金、銀或翠鳥羽毛的五彩貼片裝飾,則稱做花鈿。
關於唐代女人使用的髮飾,髮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稱為「垂髻」。如果髮髻梳向一側,宛如騎馬時不慎抖落,就是「墮馬髻」。在《唐人宮樂圖》畫中,梳「墮馬髻」有品茗、撥酒令及彈琵琶的女人。另外,頭戴縟麗「花冠」有兩位,一位是彈箏,一位是手執紈扇。再者,唐代髮飾又有髮釵、簪、步搖簪、寶釵、花冠或如鮮花。髮簪是唐代最常見的髮飾。《唐人宮樂圖》畫中右邊第二位的女人髮髻中即可清楚看到一把釵。唐代婦女在頭上插梳子的方式有多種,有單插梳在前額,有單插在髻後,或在額頭上下對插兩梳,或對插四梳。王建在「宮詞」中所寫的「歸來別施一頭梳」正說明這種插梳的流行風尚,而溫庭筠在〈菩薩蠻〉的「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詩句,也正是形容唐代仕女頭上的華麗飾物。
‧以瓷創意重現《唐人宮樂圖》中的女子風采
據專家考證,《唐人宮樂圖》可能完成於晚唐,而那時正值飲茶之風昌盛,茶聖陸羽《茶經》便完成於此際。陸羽在《茶經》中極力提倡煎茶法。在《唐人宮樂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茶湯是煮好後放到桌上。另外,飲茶時用長柄茶杓將茶湯從茶釜盛出,舀入茶盞飲用。這是重現典型的「煎茶法」場景,也可證明晚唐流行在宮廷中的茶事文化。
《唐人宮樂圖》雖是一幅靜態繪畫,卻傳遞了宮廷的熱鬧生活,也讓我們在女子風采中體認到唐代的繁榮昌盛及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