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巅峰,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 局部|南宋.王希孟
Thousand Mile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二〇一七年九月早晨,北京故宫博物院人声鼎沸,现场大排长龙。从各地汇聚在此的人们不畏寒风与长时间的等待,只为一睹《千里江山图》的风采!
二〇一七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千里江山图》首次全卷于世人面前亮相,因画作的青绿山水皆以矿物彩绘制而成,每次开卷,颜料便严重剥落,已被列入限制展出的「国宝级」书画珍品。全长近12 米、高5 米的《千里江山图》为宋代传世最长之画卷,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艺术成就之高,让它挤身十大传世中国名画之列,与韩滉《五牛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画齐名。更让人惊叹的是,作者王希孟完成此巨作时仅有十八岁,且传世画作仅此一幅,更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据文献记载,王希孟十三岁就进入了翰林书院(皇家画院),开始虽画得不够好,但宋徽宗认其具备潜力,故亲自指导。受教的王希孟之后只用了半年,就创作了《千里江山图》这幅不朽的经典之作。《千里江山图》创作完成之后敬献给宋徽宗,宋徽宗又把《千里江山图》赐给了当朝宰相、著名书法家蔡京,蔡京在这幅作品上留下了一段跋语:政和三年(1113 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细致生动,如临实境
每一位曾亲眼目睹〈千里江山图〉的观者,都必然会对这件恢弘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深感着迷!这幅画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鲜明的色彩,以及巨幅尺寸带给人的震撼。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就像在逛市集,而观览《千里江山图》则像是游公园。作品以长卷形式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以及捕鱼、游赏、行旅等活动。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妆点,富有变化和装饰性。画作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景,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不仅引人入胜,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慧眼独具的鉴赏家溥光和尚,更于画作后方题跋中描述自己十五岁初次观赏这幅画作至今,已看过此画近百回,但每次展卷,仍旧折服于画家的巧工绝艺,每回观看都有全新的感受。这件作品设色鲜明,布置巧妙,即便是宋代画家王诜、赵伯驹的作品,都无法与之媲美,将这幅画放在古今丹青小景当中,可说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千里江山图》画卷中形态各异的山石树木林立,每一座山、谷、丘、水都有着不同的模样,随取一幅皆为风景,且在磅礡山水的气势之下,仍保有趣味性,达到宋代郭熙在论山水画时曾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的四可境界,让观者有如亲临实境,打造出青绿山水之巅峰,为中国艺术史开创新的经典。
谓山水有可行者,
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北宋.郭熙
淬炼经典,瓷绘山水
继打造出让人惊叹的故宫三宝瓷品,设计师何振武本次再度挑战自我,创新诠释《千里江山》。全球限量99 套的「千里江山」摆饰取高耸的山为主景,以层层堆栈的山峦,展现画作中从高远直到深远之景。另外,将周边的小山制作成立体小摆件,摆在主作品的两侧,展现出大河江山的绵延千里与壮阔之情。
为了将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意境,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必须拆解成许多配件,并运用立体的雕塑手法,层层迭迭由近到远制作出来;此外,千里江山原画非常特别,从山头到山脚,皴法皆不相同,无论是山头皴、山脚皴,还是岩崖、坡台皴,表现出五代至北宋时期山水画皴法的丰实与繁密,所以雕模师不能以相同手法进行雕塑,必须要非常仔细地观察原画,才能细细刻划。
于釉彩呈现,彩绘师需先以墨色勾皴,并为了展现原画古朴色彩,所以需先上淡淡的黄色,然后再施以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迭翠。但因色彩堆栈容易混色,故在制作上需要反复试色、上色才能确保青山绿水能完整呈现。
创新,就是在经典中的坚持与淬炼。「千里江山」摆饰,以瓷向经典画作致敬,也希冀以作品让更多人欣赏且理解〈千里江山图〉的不凡艺术成就!
参考数据:
杨新〈关于《千里江山图》〉,《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2,页62 ~ 63。
廖尧震〈五千年才有一个王希孟:18 岁的谜样画神及其旷世巨作《千里江山图》〉,《典藏古美术》206 期,2009:11,页158 ~ 161。
FZ03809 |千里江山 摆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