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牛呈祥,古風新意
百牛圖 局部 南宋.李唐
One Hundred Blessings
「百牛納福」瓷瓶以全景式設計,從牧牛者繫牽牛隻的架構開啟
讓賞瓷者彷彿觀看畫卷,也似乎聆聽一段段來自閒逸鄉野的故事
百牛呈祥,古風新意
法藍瓷過去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以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及李唐《萬壑松風圖》三幅巨碑式的北宋山水畫開發「故宮三寶」三件組限量瓷瓶。今年,再度以瓷詮釋李唐的《百牛圖》畫卷,限量88 套典藏推出「百牛納福」瓷瓶。
古風新釋,別具巧思
李唐與劉松年、馬遠、夏圭並列為「南宋四大家」。根據《畫繼補遺》記載,李唐「山水人物最工,畫牛次之。」《東圖玄覽》記載:「李唐《春牧圖》,牛欲前行,童子力挽之,勢甚奇。」又有吳其貞在《書畫記》寫道:「李唐《風歸牛圖》……有一牛乘風而奔,氣韻如真,為神晶。」可見,李唐畫牛為許多評家所稱許。
李唐的《百牛圖》畫卷橫長323 公分,如何表現在瓷上呢?法藍瓷設計總監李光裕娓娓道述其創作想法,他表示「百牛納福」瓷瓶以全景式設計,畫面分佈在三件瓷品上,以牧牛者繫牽牛隻開啟畫面架構,讓賞瓷的人彷彿觀看畫卷,也似乎可以聆聽一段段來自鄉野的故事。設計上,牛隻座落在大自然間,陸地及湖水妝點其間,並且以360 度全景式環繞瓷瓶為設計。再者,遠景以不同層次表現,錯落在鄉間的湖水彷彿潺潺流動,讓人悠悠徜徉在鄉間。
—李唐小百科—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陽三城人。北宋畫院南渡而入南宋畫院的畫家,畫藝廣博,山水、人物、畜獸等皆精。初以賣畫為生,宋徽宗時補入畫院。後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顛沛流離,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後,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近八十。擅畫山水,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晚年去繁就簡的斧劈皴法,所畫石質堅硬且立體感強。
萬壑松風圖|南宋.李唐
《萬壑松風圖》所運用之「斧劈皴」,李唐以毛筆側鋒乾筆刷擦而過,岩石質感呈現陽剛氣勢。「斧劈皴」強調刀斧痕跡及速度力量,運用毛筆側鋒刷擦,不必沾染過多墨水,即會形成斧劈效果。因此,在瓷瓶雕塑與彩繪上,亦技巧性地表現乾刷效果,創造出鬼斧神工效果。
FZ03511 |萬壑松風圖 瓷瓶
斧劈皴法,再現瓷瓶
《百牛圖》畫中是否有一百隻牛?李光裕表示,畫卷上呈現了70 多隻牛隻。那麼,瓷瓶呢?瓷瓶上的牛共有46 隻牛。
談起瓷瓶上的牛群,李光裕興致勃勃地分享作品所運用的精湛瓷藝,他表示如果細看瓷瓶上的牛隻,會發現牛隻各有不同造型、動態及神韻。對於如此細緻的牛來說,其實正考驗雕塑及彩繪人員的工藝技術。李光裕強調,開發人員除不能忽略每一隻牛的肢體及動作,更需細膩表現尖細的牛角與細微的眼神,讓瓶上的牛隻展現各自的精彩。
分散在瓷瓶上的46 隻牛各有特色。有些牛懶散棲坐湖邊,有些牛正迎風前行,有些則像是倔強對抗著牧者,又有些牛則彷彿倘佯在大自然間。李光裕表示,這群牛群正表現了人與大自然的和平相處,呈現天地與人和諧關係的真善美。
從平面設計到立體瓷瓶,法藍瓷運用了李唐擅長的斧劈皴在瓷瓶上,尤其透過過去「故宮三寶」瓷瓶的技藝雕琢,現今以更成熟的瓷藝表現斧劈皴的精妙。李唐的斧劈皴,以筆的側鋒書畫三角型,經過與畫紙的磨擦,山水畫作充滿力度及速度感。曹昭的《格古要論》讚揚李唐的斧劈皴,表示「其名大劈斧皴,水不用魚鱗紋,有盤渦動盪之勢,觀者神驚目眩,此其妙也。」細觀「百
牛納福」瓷瓶上的浮雕山石,便可觀察到瓷瓶上所運用的斧劈皴表現手法。
成群牛隻各有不同的神韻,別具趣味性
牧牛者的尺寸比人的指頭還細小,需要雕塑師細膩雕塑
尖細牛角透過雕塑、彩繪至窯燒,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者眼前
瓷瓶上的浮雕山石即以李唐傳世的斧劈皴法呈現
百牛,福氣廣納
雖然「百牛納福」三件瓷品構成全景式的作品,但是如果取單件來細細賞析,每件瓷瓶又各別呈現不同的故事。巧妙的是,三件瓷瓶彼此以陸地及湖水相互連繫一起,因此瓷瓶彷彿引領觀者的視線從右側瓷瓶欣賞,再緩緩將視線往中央再至左移,最後視線又會不自覺地返回中央較高的瓷瓶上。
三件瓷瓶相似,卻也各有相異。設計總監李光裕表示他刻意以不同高度來設計瓷瓶,塑造整體造型為三角,也讓觀者透過三角造型,將視線聚焦在中心。另外,中央收攏再高起的整體造型,也正傳遞作品福氣廣納的祝福。
FZ03844 |百牛納福 瓷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