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牛呈祥,古风新意
百牛图 局部 南宋.李唐
One Hundred Blessings
「百牛纳福」瓷瓶以全景式设计,从牧牛者系牵牛只的架构开启
让赏瓷者彷佛观看画卷,也似乎聆听一段段来自闲逸乡野的故事
百牛呈祥,古风新意
法蓝瓷过去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合作,以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及李唐《万壑松风图》三幅巨碑式的北宋山水画开发「故宫三宝」三件组限量瓷瓶。今年,再度以瓷诠释李唐的《百牛图》画卷,限量88 套典藏推出「百牛纳福」瓷瓶。
古风新释,别具巧思
李唐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列为「南宋四大家」。根据《画继补遗》记载,李唐「山水人物最工,画牛次之。」《东图玄览》记载:「李唐《春牧图》,牛欲前行,童子力挽之,势甚奇。」又有吴其贞在《书画记》写道:「李唐《风归牛图》……有一牛乘风而奔,气韵如真,为神晶。」可见,李唐画牛为许多评家所称许。
李唐的《百牛图》画卷横长323 公分,如何表现在瓷上呢?法蓝瓷设计总监李光裕娓娓道述其创作想法,他表示「百牛纳福」瓷瓶以全景式设计,画面分布在三件瓷品上,以牧牛者系牵牛只开启画面架构,让赏瓷的人彷佛观看画卷,也似乎可以聆听一段段来自乡野的故事。设计上,牛只座落在大自然间,陆地及湖水妆点其间,并且以360 度全景式环绕瓷瓶为设计。再者,远景以不同层次表现,错落在乡间的湖水彷佛潺潺流动,让人悠悠徜徉在乡间。
—李唐小百科—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北宋画院南渡而入南宋画院的画家,画艺广博,山水、人物、畜兽等皆精。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时补入画院。后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的斧劈皴法,所画石质坚硬且立体感强。
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
《万壑松风图》所运用之「斧劈皴」,李唐以毛笔侧锋干笔刷擦而过,岩石质感呈现阳刚气势。「斧劈皴」强调刀斧痕迹及速度力量,运用毛笔侧锋刷擦,不必沾染过多墨水,即会形成斧劈效果。因此,在瓷瓶雕塑与彩绘上,亦技巧性地表现干刷效果,创造出鬼斧神工效果。
FZ03511 |万壑松风图 瓷瓶
斧劈皴法,再现瓷瓶
《百牛图》画中是否有一百只牛?李光裕表示,画卷上呈现了70 多只牛只。那么,瓷瓶呢?瓷瓶上的牛共有46 只牛。
谈起瓷瓶上的牛群,李光裕兴致勃勃地分享作品所运用的精湛瓷艺,他表示如果细看瓷瓶上的牛只,会发现牛只各有不同造型、动态及神韵。对于如此细致的牛来说,其实正考验雕塑及彩绘人员的工艺技术。李光裕强调,开发人员除不能忽略每一只牛的肢体及动作,更需细腻表现尖细的牛角与细微的眼神,让瓶上的牛只展现各自的精彩。
分散在瓷瓶上的46 只牛各有特色。有些牛懒散栖坐湖边,有些牛正迎风前行,有些则像是倔强对抗着牧者,又有些牛则彷佛倘佯在大自然间。李光裕表示,这群牛群正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平相处,呈现天地与人和谐关系的真善美。
从平面设计到立体瓷瓶,法蓝瓷运用了李唐擅长的斧劈皴在瓷瓶上,尤其透过过去「故宫三宝」瓷瓶的技艺雕琢,现今以更成熟的瓷艺表现斧劈皴的精妙。李唐的斧劈皴,以笔的侧锋书画三角型,经过与画纸的磨擦,山水画作充满力度及速度感。曹昭的《格古要论》赞扬李唐的斧劈皴,表示「其名大劈斧皴,水不用鱼鳞纹,有盘涡动荡之势,观者神惊目眩,此其妙也。」细观「百
牛纳福」瓷瓶上的浮雕山石,便可观察到瓷瓶上所运用的斧劈皴表现手法。
成群牛只各有不同的神韵,别具趣味性
牧牛者的尺寸比人的指头还细小,需要雕塑师细腻雕塑
尖细牛角透过雕塑、彩绘至窑烧,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
瓷瓶上的浮雕山石即以李唐传世的斧劈皴法呈现
百牛,福气广纳
虽然「百牛纳福」三件瓷品构成全景式的作品,但是如果取单件来细细赏析,每件瓷瓶又各别呈现不同的故事。巧妙的是,三件瓷瓶彼此以陆地及湖水相互连系一起,因此瓷瓶彷佛引领观者的视线从右侧瓷瓶欣赏,再缓缓将视线往中央再至左移,最后视线又会不自觉地返回中央较高的瓷瓶上。
三件瓷瓶相似,却也各有相异。设计总监李光裕表示他刻意以不同高度来设计瓷瓶,塑造整体造型为三角,也让观者透过三角造型,将视线聚焦在中心。另外,中央收拢再高起的整体造型,也正传递作品福气广纳的祝福。
FZ03844 |百牛纳福 瓷瓶组